固始和叶集携手打造中部省际之间第一个县级合作区星空体育下载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2-08
 冬日,站在陈淋子大桥上,只见桥下史河水碧波荡漾,桥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据当地老百姓讲,这些车辆里,差不多有一半来自叶集,一半来自固始。  一河之隔的固始县和叶集区分属河南、安徽两省。叶集在河东,固始在河西。它们一衣带水、隔河相望,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  1986年秋,本报推出长篇通讯《一桥之隔 两个天地》,详细报道了河东、河西的经济落差,曾

  冬日,站在陈淋子大桥上,只见桥下史河水碧波荡漾,桥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据当地老百姓讲,这些车辆里,差不多有一半来自叶集,一半来自固始。

  一河之隔的固始县和叶集区分属河南、安徽两省。叶集在河东,固始在河西。它们一衣带水、隔河相望,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

  1986年秋,本报推出长篇通讯《一桥之隔 两个天地》,详细报道了河东、河西的经济落差,曾在两省引起较大轰动。转眼30多年过去了,两地发展得怎么样?曾经相对落后的河西“旧貌”是否已经换“新颜”?春节期间,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小时候,史河上没有桥,但叶集经济活跃,我们坐船把农产品肩挑背扛到叶集去卖。”孙学文老人自小在固始县陈淋子镇长大,说起当年的情景,星空体育注册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史河两岸摆渡的渡口有好几个,从河西到河东,每人每次摆渡费是两毛钱,单程就需要20多分钟。”

  随着时代发展,两岸协同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了打破交通瓶颈,促进经济交流与融合,两地开始共同谋划建设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全长288米的陈淋子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从河东到河西由20多分钟缩短到几分钟,它如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两岸连接得更加紧密了。

  行走在叶集的街道上,记者发现,很多饭店都是固始人开的,固始鹅块等特色店铺不时映入眼帘;每到节假日,在固始的各大景区,随处可见“皖”字头牌照的车辆;在产业发展上,两地更是互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今固始的木竹加工产业,有90%的老板来自叶集

  孙学文的三个女儿都嫁到了叶集,儿子也娶了叶集的媳妇随着时光变迁,两地交通愈发便利,越来越多的家庭相互通婚,“水融,不分彼此”。

  但因为行政区划的不同,“诸多不便”像一条沟壑横亘在两地之间。两地便深度谋划融合发展,这张蓝图从2021年开始渐次展开,开篇便波澜壮阔

  2021年12月,固始县与叶集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决定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创建“豫皖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

  2024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司复函同意《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该合作区成为中部地区省际之间第一个县级合作区,在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固始县史河湾发展改革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俞运科介绍,合作区规划范围为叶集区和固始县全域,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按照规划政策、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社会治理五个“一体化”思路,突出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合作,重点建设“一园、一城、一区”,星空体育注册即在叶集经济开发区和固始县史河湾发展改革试验区范围内,建设一个5平方公里的豫皖产业合作示范园;打造一个人口超50万的新兴中等城市;携手共建豫皖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

  为推动《规划》高效落实,固始县联合叶集区共同印发了《2025年叶集固始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事项清单》,以务实管用、落地见效为导向,拟定合作事项25条,力争在更多领域、更广范围取得实质性成效,持续推进省际毗邻合作走深走实。

  1月19日,叶集区固始县迎新春文艺汇演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开场。河南、安徽两省演员们载歌载舞,通过民俗表演、舞蹈、音乐快板、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

  1月10日上午,“一河两岸一座城”固始叶集民间文艺交流座谈会在叶集区文化馆召开。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两地协会建设和下步工作计划展开交流讨论,就如何协同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固始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向叶集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协会赠送了剪纸作品,并参观了叶集区文化馆。

  “此次座谈会对今后两地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们要为一河两岸一座城的建设发展贡献民间文艺力量。”固始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吴曾明说。

  2024年以来,为实现固始县与叶集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两地文旅部门积极推动文旅资源共享,共同制定两地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围绕重点节假日出台了系列门票优惠政策,串联两地优质景区景点、非遗场所,打造了旅游风景廊道,并先后多次在固始旅游、文化叶集等网络平台开展旅游产品线上互推,共同拓展旅游市场。

  不只是文旅,两地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多方面实现了互联互通,触手可及的幸福扑面而来,给老百姓带来了最直接的便利感受。

  家住固始县陈淋子镇的陈世娟两个孩子都在叶集上学,她感受很深:“虽然陈淋子镇和叶集只有一桥之隔,但以前孩子要想在叶集入学,必须要在当地买房,如今两地融合发展了,拿着户口本直接就可以报名入学,实在太方便了!”

  自从两地实现融合发展之后,像陈世娟一样选择让孩子在叶集上学的固始人不在少数。当地老百姓算了一笔明白账:“叶集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且送孩子上学不过10分钟,比在固始上学近,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教育的互联互通,星空体育注册为固始的孩子们打开了方便之门。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头疼脑热。”过去,固始的老百姓到叶集就医,因为牵扯到跨省,报销比例低、转诊不便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今随着融合发展的有力推进,两地医保待遇实现同城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互通互办”

  不仅如此,叶集区主城区至固始县陈淋子镇、祖师庙镇三条省际公交线路已开通运营,有效解决两地群众务工、孩子上学、就医看病等出行难题;围绕社会治安联合治理、共享旅游资源、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等,两地分别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建立起了高效的交流协作机制。

  在融合发展的广阔道路上,两地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互联互通,让幸福来敲门。

  自明清时期起,叶集作为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商业繁荣昌盛,享有“六省会馆”的美誉,成为区域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耀眼明珠。而与之只有一桥之隔的固始,经济意识却迟钝不少,但木竹、人力、山水等资源禀赋突出,像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宝藏少女,呼之欲出,尤其是近年来,固始知不足而近乎勇,凭着“宁肯苦干也不愿苦熬”的打拼精神,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同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没有一根木头可以走出叶集”,说的就是叶集木竹加工产业的发达程度,叶集区作为华东最大的木竹集散地,现已成为中国第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毗邻叶集的固始,木竹资源本来就很丰富,但却苦于缺乏“经营”,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使木竹加工产业短时间内得到井喷式增长。

  身为叶集人的徐礼亮曾挖到了木竹生意的第一桶金,2016年,他看准固始招商政策的红利,不但把工厂搬到了只有一河之隔的固始县史河湾发展改革试验区,成立了河南洪昌木业有限公司,而且购置了45亩土地,做好了长期扎根、扩大规模的准备。“鼎盛时期,一年销售额3亿多元,用工200多人。”徐礼亮说。

  记者在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湾区园走访,发现该开发区内的木竹加工产业,基本都是叶集人在经营,带动了固始本地木竹产业发展起势。近两三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固始和叶集抱团发力,另辟赛道,两地开始向智能家居产业发力。

  除了木竹加工产业,有经商头脑的叶集人再次站在了时代风口,开始向新材料产业进军。走进六安市叶集化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且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厂房,园区内四纵四横的道路宽敞平坦,将各个功能区域清晰划分开来。“主要聚焦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目前园区已签约企业9家,力争2025年化工产业产值达100亿元。”该园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陶擎阳介绍,“园区在变电站、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前置规划,为叶集和固始两地协同发展提前布局。”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固始县黎集李畈产业园与叶集化工园区合作开发的皖豫毗邻产业园区正在谋划之中,目前布局方案已敲定,固始县将与叶集区坚持联合招商、错位发展、抱团发力,推动新材料、智能家居两大片区实现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两地将携手开拓产业“新蓝海”。

  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室外数九寒天。在信阳港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据固始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固始县和叶集区正共同推进史河航道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切实提高固始港区水运通过能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

  安徽省人造板协会办公室主任殷芳江对史河航道的建设进度格外关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位于叶集的金亚圣国际木材交易中心为例,每年进口500万立方米木头,中途不但要大船换小船,货物到六安港霍邱港区之后,还要转为公路运输。如果史河航道通航后,木材将直达叶集,每年至少能节省400多万元运输成本。”

  两地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处处涌动。作为“一河两岸一座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固始县史河湾生态新城一期全面启动,将在4.09平方公里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成后的固始县史河湾生态新城配建有公园、中小学、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届时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豫皖交界生态标杆新城。

  “目前100多套房子主体框架已完成,30多套房子具备交房条件。”俞运科说,该项目以二、三层汉唐风格房屋为主,还规划有门面房,商业街,就是为了与叶集错位发展。

  俞运科表示,如今,虽然固始的城市建设稍微落后于叶集,相信随着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两地将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中展现更大作为,共绘如诗发展新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表示,固始县以叶集固始省际毗邻区为“试验田”,通过跨区域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不但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两地居民生活质量,为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做出有益探索。

  相信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在时代搏击的浪潮中,固始和叶集将真正绘就“一河两岸一座城”的恢宏画卷,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属于它们的传奇篇章。(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叶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