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诉”为盾 守护良田星空体育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12-27
 废弃农膜堆积如山,小路旁焚烧痕迹显眼,残留的农膜缠绕农作物遏制生长赣鄱大地,曾经被废旧农膜覆盖的田间地头正经历一场绿色变革。  粮为政首,地固根本。江西省检察机关立足于江西粮食大省的实际,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公益诉讼江西行”的号召,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一体推进,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衔接个案办理与系统治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白色污染”治理。2023年以来,全省

  废弃农膜堆积如山,小路旁焚烧痕迹显眼,残留的农膜缠绕农作物遏制生长赣鄱大地,曾经被废旧农膜覆盖的田间地头正经历一场绿色变革。

  粮为政首,地固根本。江西省检察机关立足于江西粮食大省的实际,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公益诉讼江西行”的号召,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一体推进,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衔接个案办理与系统治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白色污染”治理。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农用薄膜“白色污染”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46件,督促清理农膜超1397吨,建立农膜回收点292个。

  2024年12月,星空体育入口武宁县宋溪镇大坪村山水辉映,一片片良田勃勃生机。而在去年,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路边时常可看见废弃农膜、废弃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影响作物生长。

  为整治农膜污染问题,武宁县人民检察院成立专项办案团队,走访全县54家农资店和各大果蔬种植基地了解到,农膜破损后与泥土混杂,难以捡拾,回收难度大、成本高,成为农膜污染治理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

  如何避免废旧农膜回收堵在了“半路”?武宁县人民检察院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提交至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同时,该院组织公开听证会,邀请各乡镇政府、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益观察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参与。听证会上,厘清了相关部门职责,并督促其依法履职。在多方努力下,相关部门统一购置回收桶2000余个,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点。

  “村里的农膜回收点方便村民就近处理废弃农膜,农田里的污染变少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变好了。”武宁县人大代表、宋溪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斌说。

  在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各市、县(区)检察院因地制宜,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农膜污染治理。

  抚州检察机关推动建立“网点建设+农户上交+第三方机构回收再利用+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的农膜回收处置体系。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检察院推动完善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开展地膜覆盖与回收技术试验示范,建立上门回收点和固定回收点的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农用薄膜“白色污染”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46件,督促清理农膜超1397吨,建立农膜回收点292个。相关工作成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治理农膜污染,关键在于废旧农膜的分类、收集、处理,实现源头防控、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的协同。星空体育入口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置的长效机制。

  “低于0.01毫米的农膜太薄,用后难以回收。残留的农膜会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肥力吸收,导致减产。”2023年5月,余干县人民检察院对该县农户们进行农膜知识普及。

  该院联合县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对县辖区乡镇农膜使用及回收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存在大量在耕地、田间路边、灌溉沟渠随意弃置废旧农膜的现象,在田间地头就地焚烧农膜等问题。

  余干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延伸监督职能,联合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会签意见,并根据听证结果向相关单位送达诉前检察建议。星空体育入口同时,该院积极开展农膜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农业种植生产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引导,严禁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合格农膜,并推广加厚或全生物降解膜,从源头上严格把控低质量农膜的使用。

  2023年9月底,余干县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整改情况复查,确认废弃农膜已基本得到清理。在此基础上,该院进一步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了农膜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推动将废弃农用薄膜回收补贴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将废弃农用薄膜整治列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形成废弃农膜回收再利用体系。

  全省检察机关严厉打击违法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深化“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办案模式,灵活运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完善机制、堵塞漏洞,实现源头预防、标本兼治。

  省检察院专项梳理了部分地方发现的无质量检验合格证且包装上无规格标签的农用地膜品牌“黑名单”,以及将工业薄膜出售给农业生产者的销售行为“黑名单”,下发工作提示,指导各地强化源头防控。抚州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题研究,聚焦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全链条各环节问题,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行动。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我管”促“多管”,用好“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并依托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下发农膜污染投诉线索,拓宽案源渠道。

  在此基础上,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与同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及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联动机制,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中,不断升级扩大农膜治理“朋友圈”。

  2023年12月12日,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在县红芽芋推广服务中心设立检察官办公室,深化农膜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共享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信息资源,加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衔接,推动检察工作与铅山红芽芋产业深度融合。

  石城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干警与“益心为公”志愿者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公益诉讼调查。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宣传普及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农业从业人员自觉履行法定责任,营造共同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的社会氛围。

  九江市柴桑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强化执法司法衔接,形成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合力。

  农膜污染治理工作同样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举办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出新媒体作品等方式,扩大专项监督的知晓度,提升群众参与度。宜黄县人民检察院、乐安县人民检察院利用乡村赶集习俗,深入开展“法进圩日”活动,将法治宣传延伸至田间地头。(文/图魏雨欣全媒体记者刘宇琦)